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該說的還是要說

很多朋友都說我的政治性格很強,他們都賭我會從政。但事實是,如果是指狹義的選舉民意代表或地方首長,那機率真的很低,除非選民結構大改變;不過如果是廣義的公共事務,那我可就在這其中打滾了好一陣子,只是不一定在苗栗就是了。


再過幾天就是三合一選舉,這次苗栗縣長的選情,不知道是因為我人不在苗栗,還是苗栗藍大綠小的基本盤,所以感覺不出有什麼火花,選情可以說挺穩定的。但是在觀察這一位縣長在他任內的作為後,套一句我老哥的話,「還真的有很多地方踩到我的地雷。」所以,該說的,還是要說。

劉縣長讓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他的招商成績,將大賣場引進苗栗市,當時還因為開不開得下去鬧了一陣子。不過招商所帶來的獎金,劉縣長決定邀請世界三大男高音來苗栗演唱,轟轟烈烈地辦了幾場盛會,在此不論演唱會舉辦的細節,而我要問的是這些錢有沒有更好的用途,來支持地方或社區的藝文活動。我當然理解藉由這樣的大型活動帶動地方觀光,但是難道沒有更有智慧、更細水長流的策略嗎?衝著免費聽卡列拉斯來的民眾,旋風式拜訪了苗栗,他們下次再回來的機率高嗎?國際藝文活動與地方文化該如何鑲嵌,難道不應該深刻了解在地有哪些藝文團體,進而邀請可以與其對話的國際團隊,讓苗栗人能夠認識自己的藝文團體,也藉由這個機會讓全台灣、全世界知道苗栗的文化,還是苗栗的地方藝術不夠蓬勃,只好靠外來的藝文團體拉拔?我當然也理解,地方首長服膺於畸形的選舉文化之下,只比媒體每天在檢視自己的收視率好些。他們沒有等待的時間,最長等不到四年,所以這種絢爛華麗的燒錢活動,又可以短時間內達到全國的高知名度,何樂而不為之呢?

再來則是讓我震怒的古窯事件。在高鐵特定區內有一座古窯,它的歷史地位、如何能透露苗栗的過往產業,在此不贅述,已經有很多先進前輩做了豐富的考證。我在這裡要從空間規劃的角度來談。現在每個地方政府都在透過空間形塑來強調地方的自明性(identify),也就是我們如何與別人不同,我們有個機會可以形塑和別人不同的地景,卻急就章地破壞了。台灣每個高鐵站區都在蓋接近相似的住宅、旅館和商場,在這種大型土地投機遊戲之下,以陶瓷窯業為主題的展示區或產業區帶動沒落的地方產業轉型,不是一項更好的選擇嗎?

最近有一本新書,『選民進化論』,提出除了領導人,在選舉過程中追隨者更不能被忽略。以目前惡劣的選舉文化之下,我們只能從自身要求做起,讓自己成為一個更精明的選民。因此懂得發問很重要,尤其當我們面對這些領導者要把我們帶到一個未知境界,他們所提出的願景都是很重要也很神聖的。我們要問為什麼是這些願景、這些旗艦計畫?這些願景真的是我們要的嗎?要達到這樣的願景還有什麼方法?執行他們需要什麼代價?誰會因此得利,而誰又會在這過程中權益受損?我們對於基礎資訊是否夠充分了解? 我們能否在公平的環境下做理性的討論?而不是只有選舉公報上面那些不知道怎麼蹦出來的政見。

我真的理解,上面這些問題都很難回答。但我只是不願意在歷史上成為那沉默的大眾,對這些真的太過分的事情,盡點知識分子的責任。

相較之下,垃圾清運問題就真的很切身,也成為這次苗栗市長選戰的火熱議題。目前苗栗市的垃圾是採不落地的清運方式,再加上垃圾車抵達的時間會因為垃圾量的多寡而不穩定,因此有的時候老爸、老媽還因為要等垃圾車耽誤了晚上散步的時間。這個垃圾問題是典型的地方公共事務,從中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地方民眾的公共參與態度。基本上垃圾不落地是個大趨勢,癥結出在垃圾車的時間是否準時,而且是否能選擇幾個垃圾集結點以降低班次的誤點率,如此而已。有的候選人會以較情緒的口吻來強調生活作息都受到垃圾車抵達時間的約制,卻不是增加我們對於市公所清潔隊的編制和限制的了解,以及討論垃圾集運點的選址問題。我害怕在選戰下,我們喪失了理性討論的機會。

關於苗栗市的空間,最近最大的議題我認為應該就是都市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簡稱四通)的中止。苗栗是一個看似都市又農村的空間,標榜有著都市的便利又有農村的生活品質。都市計畫是基於地方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數達一定規模以上或政府重大政策等因素來擬定,因此都市計畫區內也有農業區,而非都市土地也可能有發展成熟的聚落密集地區,邊界似乎很不明顯,如果不說的話應該很少人知道田寮圳是苗栗市都市計畫區的東界。四通在民眾的反彈下中止了,但是非都市土地內聚落的停車問題、優良農業生產區的保護、南苗舊市區的復甦機制、綠色水圳的汙染防治與活化,卻都是迫在眉睫的議題,在這次的選戰討論中付之闕如。我多麼期待,能夠在選民之間有這樣的需求產生,讓候選人意識到這些議題才是真正的願景,而不是口水戰。

下面這篇文章,『當農地變建地,我家有個金母雞?』是我寫於2006年參加咱的網工作坊駐地公民記者招募時所撰的。現在再回頭去看,很多地方不太成熟,卻是我挖掘從小生長環境的紀錄,跟大家分享。

3 則留言:

Cayla Chen 提到...

所以以後有機會幫你喊凍蒜?:P

逸民 提到...

哈,應該沒有~ 如果選舉環境還是這麼不好

MO 提到...

這篇讓我回去翻了依下
當初我們對垃圾政見的回應
其實
選舉已過
再來看這一段的時候
有時候會想提醒
其實讓人擔心的並不是議題的操作
而是在議題操作之外還有更多的細節
在我們這場的選舉裡
垃圾的議題應說是順利的轉化了我們對更多事情的擔憂
在最後時間點點出的[問題是在管理]
其實更要明白說清楚問題不是在垃圾的政策
也不僅僅是在時間
更不在人力資源的調度不如

大多時候,
地方對於公共事務的認識靠巷語街談
選舉時候就真的比較多依賴操作過程
又怎嚜去認定,選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
究竟是一時情緒上的回應
還是對此事亦有認知所做的選擇呢?

也許選舉中間,
的確是沒有時間可以好好討論,
畢竟,那是選戰,對候選人本家來說,
是無論怎樣都輸不起的,
甚至擺上檯面的賭注,
就是民眾對於政見在實踐層面上的認可

但是在選後,或許這更是好好強調認識的時刻
對過去當政者政績的討論
對選舉過程中提出來的政見的檢視
對即將可以有的藍圖認識

鑑往知來,擇善固執
也是我們討論PEOPLE HOUSE 的出發點
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