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苗栗市免費巡迴公車

從今年的七月一日起,苗栗市的免費巡迴公車正式上路;身為長年離家在外的遊子,除了訝異苗栗這個小山城也開始推廣大眾運輸,在不清楚政策制定過程的當下,看見路線與班次的宣傳單,心裡直覺地納悶,這樣的免費巡迴公車會有什麼樣的使用者,真的是縣府所宣稱的醫療、觀光、就業以及購物者嗎?
IMG_0867 IMG_0871
公車外型與內裝
IMG_0865在上了縣政府的網頁找不到相關報告與記錄,我又敵不住好奇心作祟之下,為了了解到底是哪些人在乘坐巡迴公車,星期五(7/17)下午,我從離家最近的復興路與玉清路口的站牌上車,並試著作了一些簡單記錄。一開始因為縣政府發的路線圖上,寫的站名是玉清街復興路,住在附近的人都知道,玉清街的存在比玉清路早很久,他們是兩條幾近平行的道路,所以我一時間還找不到站牌,只好問在一旁掃地的阿公。最後我找到了,卻只有A線的站牌,沒有看到反方向B線的站牌;但我要搭的是B線的,所以只好到對面碰碰運氣,看車子會不會停。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反正就在對面,設一個就夠了,但這也反應了在選擇這條巡迴路線的站點時,思考不周全的部分。公車,具有匯集人潮的能力,因此公車站的周遭應該要有適當的候車空間,像是候車亭、小型廣場,並且結合各式各樣的商店,讓人們在等候公車或從公車下來後,可以順道辦點事以減少在城市生活中過多的交通時間。再來,巡迴路線所繞經的街道,很多時候並不寬敞,若沒有相關制度在公車站旁限制路邊停車,則影響了乘客上下車的安全,以及其他車輛行駛的順暢度。只要不是隨招隨停的公車,所有的乘客都是從公車站上車的,因此公車站的選址是最直接影響到乘客搭乘的觀感。所以若經深思熟慮後,為了選擇適合的站點,不全然都會是在正對面。
IMG_0873IMG_0902 非常不吸引人的候車環境
下午四點約二十分上了車,恩,冷氣的溫度還可以,除了司機還有三個人,一個算是年輕的媽媽,還有兩個充滿稚氣的女兒,看起來像是在炎炎夏日剛睡完午覺被媽媽帶出來逛苗栗市的。車子照路線開,直到在龜山站才有另一名成年男子上車,我真的看不出來他的職業和年齡;在三角公園站有有六個人上車,三個老婦人家還有一家三口,爸爸、媽媽跟女兒;在苗中站有一位女學生上站。一路上,那一家三口的爸爸不時用客家話跟坐在隔壁的老婦人家解說現在經過的是哪一位親戚的家,像是在進行親戚巡禮,他上車沒多就恍然大悟地說:『難怪都沒有人要坐,因為他的路線是繞整個苗栗市的,像是要帶遊客來遊覽苗栗市的。』
除了那可愛的母女三人行,因為到家了,所以在中華路那一站下車,其他的人都在接近五點十分時於總站,也就是苗栗火車站下車;而在三角公園上車的那六個人,似乎在等待下一班先經過苗栗醫院的班次,不過六點才發車。記錄到這,似乎解開了我的部分疑惑;整台車,在四點從火車站發車,從復興路玉清路交叉口我上車後,一路上只有12個乘客,除了在龜山和苗中上車的兩位乘客,其他的乘客屬於壓馬路與嘗鮮性質的機率比較高。
為什麼公車不直接從我家開到我上學、工作、買菜的地方?為什麼尖峰時刻班次不密集一點,15分鐘就有一班,要讓我等這麼久?從巡迴公車我們可以看到,任何的公共政策都存在著衝突、溝通、協調和妥協,無法做到人人滿意,但我讓興奮的是,巡迴公車是很好的契機,讓市民們開始想像,下一條免費公車的路線會怎麼走?據說,在十月份,苗栗市公所要開辦『免費社區接駁巴士』,那我們的城市還有付費公車發展的空間嗎?都是免費,政府的財政負擔不會太沉重嗎?我們的城市或鄉村生活需要公車嗎?或是更深刻地討論,我們需要何種永續、低碳的運輸政策,以凸顯山城的青山綠水?
免費巡迴公車並非真的免費,縣政府確確實實地花了523萬元的公帑,簡單說,縣政府強迫那些不會去使用公車的汽機車族出錢讓相對弱勢的看病老人、買菜婦人、學生坐公車。因此,不論是行動自由的汽機車族或相對弱勢的族群,都有權力了解到底這條『免費』巡迴公車路線效率如何?很高興縣府打算在實施一個月之後進行檢討,但是光是靜態與關門的檢討並不足夠;我們也該透過輿論督促議員們,要求縣政府開始動態地記錄市民們如何使用巡迴公車,以及蒐集民意,進行公共討論,公開提出改善與整合大眾運輸工具的報告。而這樣一份詳盡的報告也可以進一步作為免費公車的開辦到底是否會排擠計程車的生存的調查基礎,以作為是否或如何補貼計程車業者的依據。否則,免費公車對弱勢族群的善意,卻在民粹的壓力下,卻造成縣府更大的財政負擔。
當然要深層地檢討這個免費巡迴公車的路線與設站,更重要的是必須知道市民是如何在城市中活動。曾在民國92年苗栗醫院辦理『健康直達車』和許多醫院的社區接駁車,皆以具有健康照護需求的高齡族群為主;那們我們是否可以想像城市中不同的族群,依各自需求,產生不同特色的公車路線。他們如何去上班、就學,外來洽公、購物民眾又是如何進入苗栗,來觀光的遊客又需要什麼友善的大眾運輸系統呢?也就是要檢討發生這些活動的地點,即土地使用,是否過於分散?之間的可及性是否順暢?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看透由各種族群所串接而成的城市舞台劇,走位是否順暢,進而共同譜出更動容的劇本。
ps.附上一位同樣嘗鮮的夥伴的心得,只是他沒等到公車。

read more...